为了正式推账号,微信被中断。请将“远感功说”设为星,以免错过更新。前天,总理再次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,讨论经济形势。上一次召开座谈会是在4月9日。4月9日和10月14日恰好是中国对美实施反制的关键节点。把座谈会变成这样一个节点,重要的不仅仅是听取意见,更重要的是向全社会通报下一阶段的政策基调。在4月份的座谈会上,领导们强调了宏观政策、扩大内需、增强主业活力三个方面的工作。在十月座谈会上,总理提出四点意见,特别是宏观政策、扩大内需、打造产业生态、稳定外贸外资。比较两篇文章的文本会议上,关于扩大内需的表述没有太大差异,但其他方面表述的调整却具有标志性意义。 4月份的新闻公报指出,要实施更加积极坚定的宏观政策,着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,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政策,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 10月份新闻公报指出:要加大提质增效、实施逆周期调节力度,继续用好盘整政策,用好政策资源,用改革方式疏堵,增强发展动力。 4月份提到的是“进取努力”,10月份改为“继续努力”。 4月份,有人指出要推出“新补充政策”根据情况及时采取,而10月份则表示“将充分动用政策资源”。 4月份的信号是总量政策需要加量,而10月份的信号是当前总量政策已经足够,保持稳定即可。因此,10月份还提出“要用改革的办法清除卡点”。所谓改革不是总量政策,而是结构性政策。 4月新闻稿称: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,深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,着力规范涉商执法,进一步解决账户欠款、融资难贵等问题,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,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。十月草案谈产业生态同一立场:要多措并举打造产业生态,全面治理行业无序、不合理竞争,推动更多上下游、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产生创投基金,着力构建创新联动。这两种说法的侧重点明显不同。 4月份的政策声明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,并与综合政策相关联。 10月政策的重点是打造一流产业生态、鼓励创新技术、增加企业利润。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,表明决策者的关注点已经从数量转向质量。十月座谈会上还有一个新的表态,也让人想到:热情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,拓展海外综合服务体系,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实施。自4月份新一轮贸易战打响以来,外贸数据表现并不差。去年9月,进出口增速大幅超出预期,给政策制定者传递了一个公开信息(言下之意是美国以外),即“开拓多元化市场”的信心。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,天平向着东方和西方两种体系的形成倾斜,而这种稳定外贸和外资的说法,使得体系“以我们为中心”有了明确的表述。这个月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即将召开。在重要会议之前,有一个“相互了解”的过程。从上月底开始的“互认”过程到近期的座谈会,都释放出信号:政策已经明确,新一轮政策正在出台。去年9月26日,面对经济崩溃的风险,高层推出了一系列需求侧整顿政策,罕见地定下了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的基调。今年4月以来,虽然社会注意到的经济温度还不算太热,但官方判断,中国经济已经通过了新贸易周期“斗争”的压力测试。那么,接下来的政策重点就是继续强化战略保障和科技创新,回归供给侧,回归“高质量发展”轨道。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看,可以确保自己不陷入当前的大国博弈;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无效参与,提高企业利润,防止经济陷入分流的泥潭。
特别声明:本文由y 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